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:
您的当前位置: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>> 时政要闻 >> 重要新闻

9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申论命题规律

发布:2017-04-24 00:00:00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整理发布:9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申论命题规律,详见下文:
  今年422申论考试虽然试题更加复杂多样,总体各项变量仍然属于近些年来省考申论固有曲线上的波动,完全为今年试题所独有的、首次出现的变化,基本未见,印证了人社部门关于近年公务员招考政策和命题保持稳定的意图。截止今年“4·22”,统一时间、统一命题的省考笔试已连续举行9年,前后分别于历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共举行了17场考试。“4·22”的考情特点,基本延续了9年来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的命题趋势和变化,下面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9年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历程,总结命题方面值得今后关注和借鉴的看点。
  2009-2017年多省统一命题申论考试分析表
  透过上表,九载十七次考题尽收眼底,可以梳理出几点对于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申论的规律性认识:
  1.趋势:大集中,小分散;大统一,小差异
  集中考试、统一命题是春季省考大的趋势,参加统一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,申论试题越来越杂。一方面,越来越多的省份采取一致行动,选择4月中下旬的某一周末统一组织笔试,事前统一规格命题,已成为定例。从2009年最初只有天津、湖北、陕西三个省市“同天同卷”,揭开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的序幕;到湖南、浙江等公考大省先后加入,按每年这一天约20个省、每省3万-30万人参加考试计,同一天笔试的人数不下300万人,远超2017年度国考98万人参加笔试的规模,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已成为天下第一大公考。统一笔试、统一命题,可有效防止“一生多报”,降低报考重复率和考生弃考率,减少由于考生挑剔职位给招考工作造成的干扰,增强考试各省之间的协调,提高试题质量和规范性,保障考录公平。
  另一方面,仍有部分省选在这一天考试却不参加统一命题,同时不同考,仅利用时间协调来排除考生多头报考;大部分参加统一命题的省份也不采用完全相同的试卷,而是模块化组卷,同考不同题。“大集中,小分散”和“大统一,小差异”给申论试题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,使题目面貌极其多样。大集中之下的分散考试,以山东为代表,采取分类分卷模式,申论ABC三卷完全不同;大统一之下的差异化命题,以通用模块为主,本省个性命题为辅,申论主题相同,给定资料大部相同,问题组合各有不同,有采取3题组合者,如浙江,更多地是考4道题,如湖南。各省具体的试题之中,至少有2道题完全相同,即试题通用模块题量为2,个性模块题量或1、或2,使问题组合分为“1+2”与“2+2”两种基本构型。在这样的分化下,没有哪两个省的申论试卷是完全一样的,也没有一张卷子可以通用于所有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省份的申论考试。整体上,由一个省的卷子可以“一斑窥豹”,看到本次考试申论试卷的总体特点;微观上,每一次考试的整体分析又不能代替各个省考试情况的具体分析。由此来看,每个省都在搭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的便车,分享申论统一命题节省成本、防范作弊的便利;每个省又在力图保持自己命题的独立性,从不同程度上介入申论命题,使各自的试题更加切合本省的招考要求,确保各省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,并防止作弊者由一省试卷的泄密打开所有省份的缺口。
  2.风格:与国考最相似,三个“常态”值得重视
  自从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诞生起,考生和研究者就感到,其申论试题的难度、问法跟国考相像;随着多省公务员考试命题的日益成熟,两者的相似度也越来越高,例如2010年以前,多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主题与国考一样偏重“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”领域,2011年以来,多省公务员考试也与国考一样更多地考查“思想文化”领域的问题,两者在选题风格、精神导向上越来越显示出一致性。到底是不约而同,还是谋定后的联动?也许从命题人的构成上可以发现一点端倪。
  很多人都会关心,“多省公务员考试”到底谁在出题?省考统一命题的专家组,不能说与国考是同一班人,但部分省考命题人参加过国考命题,因此,尽管命题专家组成员在不断更新,但有一部分省考命题人还是具有国考命题经验的。两种考试在出现申论选题、材料风格、题目设问上的相同取向,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经验。根据命题人的背景,把国考视为省考的风向标,认识到两者互为预演,两种考试中的申论主题、题型可能交叉重现,对于打好省考的有准备之仗,意义就十分重大了。
  具体来讲,由研究国考而预备多省公务员考试,从国考和多省公务员考试相似点中总结出来的三个常态,值得复习阶段格外关注:
  一是“现实问题,文化考查”的常态。通过近年的国考和多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分析,可以看到其中的社会心态调节、社会风气引导、科技创新、全民创业等现实热点问题,在试题中均侧重从思想文化角度提问,如要思考社会安全与生命文化的关系、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、国民素质与传统礼仪文化的关系、科技与人文、创业与梦想、价值观的关系等。例如“创业,金钱之外的价值”,创业是经济问题,在理解上,为钱创业是一种价值观,材料介绍的为社会责任创业是另一种价值观,题目实际要求对创业上的不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辨析;“创业者心中的山”,从创业可能遇到的险阻和误区着眼是一种现实的角度,但深层次上,还是要对“山”这一譬喻的精神价值、思想内涵等做出解析。可见,在理解和作答这些申论问题时,需要对现实热点与理论背景问题同步展开思辨、将管理务实与理论务虚交叉进行,这已成为出题的一种常态。实际上这反映的是出题角度,多省公务员考试跟国考一样热衷于对现实问题进行文化角度的考查,牵引着考生的思路,对现实的问题思考必须沿着文化、价值观的方向展开。
  二是贯彻执行题“公文化”成为常态。这一点无须多言,表现得非常明显,自从2009年冬“贯彻执行能力测查”概念在2010年度国考大纲中出现以来,各类公文和其他政务、新闻类应用文写作,一直作为贯彻执行题的载体和实践。无形的贯彻执行题,都是通过有形的文书体裁来考查的,因而有考生总结出“贯彻执行=写应用文”的公式。为了增加试题难度,攻考生一个措手不及,这些年多省公务员考试跟在国考后面,对公文、应用文题型创新的势头始终不减,其中因公文的文种有限,押中的可能大,考的相对少;工作事务类、新闻类体裁几乎是无穷无尽,申论考试中涉及的应用文也以此类居多。例如公开信、倡议书、宣传材料、网络宣传提纲已经考过,新闻稿、发言稿、培训讲座提纲也不断推出,今后申论考试对于应用文体的花样翻新仍然不会停止,了解机关工作中和媒体上各类实用文书的写法,应是考生备考的一大重点。
  三是作文题“句子理解引申立意”成为常态。根据划线句子阐述理解,引申立意写成文章,已成为国、省考申论作文题最流行的命题形式。“句子理解”式的作文,潜在要求写作者必须对句子的内涵做出解释,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写成论事说理的议论文,最大限度上排除对策的存在。因为申论的3至5道题目之间是有逻辑的配置,前几道问题分别侧重于考查概括、分析或拟制对策,只有作文题的考查重点在于论述能力和文字能力。所以文章的重心必须放在观点的论证上,写作需要阅读、理解、阐释、论证一气呵成,要会阅读、正理解、准阐释、善论证,把抽象的、晦涩的句子用具体的语言解释清楚,使蒙昧的“天空”呈现出本来面目;再运用给定资料以内和以外的具体材料,把划线语句所包含的哲理意蕴、现实启示论述明白,使高远的“天空”落在坚实的大地。把握句子理解型申论文章的写作要领,是申论考试全部备考动作中的关键。
  3.变化:最大的变量在于题型
  从申论考试的几个变量来看,时间:雷打不动,省考并没有追随国考将申论时间延长到3小时,维持了熬时间的“痛苦指数”没有提升;难度:温和上升,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省考的难度大体上是中等偏上,但还是有温和的上升。说上升是因为报考人数居高不下,试题难度不升一点难以保证区分度;同时也由于命题在追求创新,不断推出前题型、新文体和偏重学术化、理论化的材料,要求很强的理解能力,读和做都有一定难度;说中等是因为命题采取折中,追求最大公约数,无论给出的新材料还是新题型,标准化程度都比较高,出得比较规范、错误比较少,通过认真地阅读、比较,还是能够理解材料、把握到题意,使考生的作答与命题意图之间的误差比较小,这从统一命题考生分数平均差距不大就可以看出来,试卷的标准化能够促进考试测查的精确度,缩小考生之间的分差。这比有些省份出题比较随意,如要求针对某条材料梳理问题,而问题要点及解决思路又不完全在该条材料里,让考生该只看一条材料还是参考多条材料无所适从,要好得多,使得统一命制的试题本身更有公信力。说温和也是因为统一命制的试卷实现了标准化,材料和试题的基本面貌已经稳定,且主管部门也追求稳定,不轻易谋求命题的突破性变化。
  未来在申论的各项变量中,唯有题型变化的幅度较大,对试卷难度的拉升作用也最大。每年申论题型都会有一些不足以影响大局的微调,但每隔几年也会出现一次阶段性的调整,比如现阶段申论的给分大项就是以短文加作文的组合为重点的,几年的考试间中也会出现“模式命名”、“特点使命”这样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题型;且各省命题情况不平衡,对命题能力自信的省份就容易搞怪,偶尔对考生发动突然袭击。
  面对申论的变量,考生一方面可以保持稳,泰然处之,按既定节奏复习;另一方面,可加强对历年真题的研究,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强化练习。如给定材料同时涉及人文与自然科学、人文与工程科学方面的问题,有一定的专业性,甚至学术性,理解和把握起来不够容易,可以重点加强公共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;对于不时会出现的刁钻题型,可以梳理一张历年的特殊题型一览表,分别练习,逐一攻克。例如申论批改网站就有专项题库,准备了可能出现的特殊题型练习题,考生在批改的指导下提升,之后无论应对熟悉还是陌生的题目,都会更有信心。
  总的来看,国考和多省公务员考试有相互参考价值,了解国考,可以谋在省考;练好省考,可以赢在国考。这次422考试中总结的经验教训,对于今后的复习都是有价值的,试着把省考和国考打通为一条路,也许准备得能更加从容,收获也会更大些。
  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21 http://www.ahgwyw.org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-31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